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委员会

CIPRA会长吴红波出席第二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更新时间:2023-02-14

12月23日,第二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此次论坛以"美好中国:敢当与前行"为主题,旨在致敬改革开放40年,展望发展新愿景。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会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席院长吴红波出席论坛,并以《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为主题作了精彩演讲。以下是吴红波会长的演讲全文。

一、可持续发展有那么重要吗?

让我们看看一组数据吧。

(一)土壤。形成1厘米厚地表土壤需要1,000年时间,我们十代人也无法创造出新的土壤。但不幸的是,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壤正处于中度或严重退化状态,我们每年丧失的1,200万公顷耕地,可以生产2000万吨粮食。我国国土的52%是干旱、半干旱地区,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全球土壤退化速度已威胁到子孙后代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二)淡水。世界淡水储量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目前,20亿人居住在高度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到2030年全球淡水资源缺口将达到40%。更糟糕的是,80%人类活动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或再利用就排入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污染和浪费。我国淡水匮乏且分布不均,人均淡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

(三)海洋。海洋覆盖地球表面四分之三,占地球全部水资源的97%,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多种生物。但是全球40%的海洋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每年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被丢入海洋,每秒钟就有一卡车塑料垃圾被倒入大海。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废物将超过海洋里所有鱼类的总重量,严重危害人类的食物链和生存环境。

(四)空气。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世界上92%的人类居住地的空气污染高于世卫组织最低标准。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都来自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空气污染最严重,但乡村空气也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好。全球每年有6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五)粮食。尽管世界仍有8.36亿极端贫穷人口,有7.95亿人食不果腹,但全球每年浪费粮食13亿吨,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3,所耗用水量相当于伏尔加河年流量的三倍;排放温室气体33亿吨。仅发达国家每年浪费的粮食就相当世界最贫困的撒哈拉以南地区年产粮食总量。

(六)城市。目前,世界50%的人住在城市。全球城市面积仅占地球陆地3%,却消耗了60%以上的能源并产生了75%的碳排放,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球城市化率将由现在的54%增至66%,再有25亿人进城,主要来自非洲和亚洲国家。

(七)人口。1987年世界人口50亿,1999年60亿,2011年70亿,目前已达76亿。平均每12年全球人口增加10亿人,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0亿。在过去30多年,中国人口从10亿增到13亿,增量相当美国总人口。

据预测,如果按照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消耗能源和资源,我们在本世纪100年至少需要3-4个地球才能满足发展需求。这是绝对不可持续的!我们不能吃着祖宗的饭,断了子孙的路!解决方案只有一个: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有何意义?

2015年9月25日,习近平主席和15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各国代表出席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讨论通过了《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于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那么可持续发展议程有什么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呢?

(一)人类发展的唯一选择。人类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不可持续。发达国家10亿多人消耗了全球的能源和资源的一半以上,给其它国家60多亿人留下的发展空间有限。全球化经济发展积累了巨大财富,但未有效解决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问题。国家和民众间的贫富差距,有限的能源和资源的争夺,激化了国家、部族、阶层间的矛盾,造成国家动乱,民族分裂,甚至人道主义灾难。只有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世界持久和平,才能根本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合理性的有力佐证。联合国193个成员国能就未来15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达成协议,基于一个简单的共识:即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大家命运相联,为了我们和子孙后代,必须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能落下一个人。这是各国超越一切政治分歧达成共识的国际基础,也有力地佐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主要方面高度契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将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之亦然。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是国际社会分歧最少,共识最多,最具共同基础的领域,应该作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切入点和优先领域之一。

(三)催生全球范围的产业革命。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消耗的地球资源已经远远超过了此前五千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和。两百年来基于化石燃料的人类文明和经济发展已走到尽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将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绿色产业革命",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环境、新生物等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产业革命。新产业革命将是国际战略博弈的新制高点,是21世纪人类最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革命,是人类发展道路的一次根本性转变,其意义和影响将远超前三次产业革命。

(四)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中国曾痛失参与全球产业革命的宝贵机遇。现在中国与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不仅可直接参与新的产业革命进程,还可以参与新国际规则的制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唯一国家,面临发展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中国不可能像老牌殖民主义国家那样去掠夺他国人力和资源,必须走出一个自主创新的新发展道路。在此重要历史关头,新经济、新技术、新能源、新产业将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拯救人类的重任,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有可能成为这一轮绿色工业革命的创新者和领导者。我们正迎来新的历史战略机遇。

三、对国家政策和管理有什么新要求和挑战?

(一)发展理念的革命性转变。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理念革命。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首要条件是,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现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全体民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度是确保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但是,转变发展理念涉及诸多因素,很难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的长期艰苦努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如不懂得可持续发展,将遇到极大的困难。

(二)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议程必须纳入本国发展战略方能有效实施。根据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的庄严承诺,中国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全部纳入"十三五"规划,为各国做出了表率。各国政府在考虑国家发展政策时,应根据本国的挑战和难点,优先推动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这对相关国家的政策规划和决策程序是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三)加强跨部门协调。可持续发展议程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跨领域、跨行业性质,全球普遍适用。因此,全球、区域和国家范围的政策和行动协调就显得十分必要。许多国家都成立了跨部委协调机构,中国政府也成立了43家政府部门参与的部际协调机制。尽管如此,条块分割和互不通气仍是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顽疾,有效的跨部门协调仍然是各国政府的重大挑战。

(四)严格的问责制度。"光说不练"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大敌,也是不少国家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目标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各领域,跨越全国各个部门和行业,如何加强绩效管理,把目标落到实处,是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没有问责制,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中国目前实行的问责制度,例如,扶贫承包责任制、河长湖长制等,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并为落实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五)丰富执行手段。有效的执行手段对于所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是至关重要的。全球每年需要5至7万亿美元的投资来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金融系统管理着约300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因此,要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和私有资金,并敦促发达国家兑现其官方发展援助承诺。此外,贸易、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等均是重要的执行手段,"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资金匮乏、缺少技术、能力不足仍是不少国家的重大挑战。

(六)完整准确的数据。全球100多个国家没有准确的出生和死亡登记;77个国家没有充分的贫困数据。各国普遍需要全面和准确的数据作为落实本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政策依据,但也遇到人力和财力方面的巨大压力。完整准确的农村贫困人口数据和致贫原因分类数据,是中国精准扶贫政策和措施的坚实基础。目前,完整准确的数据仍然是多数国家的瓶颈,特别是统计能力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七)符合国情的指标。为了测算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情况,联合国制定了232个指标。这些指标具有指导意义,但尚需不断完善充实,并与各国国情结合才有实际意义。例如,全球贫困标准是每人每日生活费低于1.25美元;后来世界银行将该标准提升到1.9美元。而中国的扶贫标准是:"一达标:2300元。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住房、医疗和教育。"单纯按联合国贫困标准衡量,中国的脱贫标准并不高。但综合来看,中国扶贫标准更全面、更实在、更符合中国国情。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对现行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我们一定能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最后,我想引用可持续发展议程文件中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我们可以成为成功消除贫困的第一代人;我们也可能是有机会拯救地球的最后一代人。如果我们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那么世界将在2030年变得更加美好"。

来源:

关键词: